[吉林]增綠和增收兩手抓拓寬生態脫貧新路子
2019年,龍井市林業局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把生態扶貧作為中心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落實任務分工,對貧困村打出“政策、項目、資金、人才、技術”組合拳,林業生態扶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生態扶貧就是要強化“綠水青山”,最終把“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結合起來協同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市林業局把生態扶貧作為當前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成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扶貧工作辦公室,積極探索、建立貧困群眾深度參與生態保護脫貧增收機制,進一步提升生態質量,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努力走出一條生態環保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雙贏的有效路徑。
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在各類重大生態工程項目和資金安排上進一步向貧困村傾斜。2019年,該局主動爭取4個省級“綠美示范村屯”項目,共投入160萬元對東盛涌鎮龍山村、太平村、東盛涌村和老頭溝鎮泗水村進行綠化美化;自籌資金完成了11個行政村、4個旅游景區和3處道路兩旁的綠化美化工程,極大地推動了龍井市新農村建設步伐,為廣大村民打造良好生態宜居環境,進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有效提升了村民生活幸福指數。同時,投入資金22萬元建設了22公里的邊境草原防火隔離帶,項目惠及三合鎮鶴棲村、富裕村2個貧困村,能有效地保護草地森林資源,促進生態良性循環和邊境穩定。“在村屯綠化美化項目中,共帶動貧困戶2人,人均增收11836元。在邊境草原防火隔離帶施工過程中,帶動貧困戶2戶4人,人均增收2500元,既讓貧困群眾從生態保護中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又為貧困村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態基礎。”市林業局的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龍井市還在實施征占林地補償、生態管護補償時,優先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林地補償權益。龍井市琵巖山旅游風景區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征占了8名貧困戶的林地,且每人每年平均補償10567元,自2019年起連續10年給予補償,目前已向貧困戶發放第一年的補償資金83271元;加強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落實,2019年已選聘327名生態護林員,為每位貧困戶每年增收9000元,實現了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改善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條件,夯實了貧困戶穩定脫貧基礎。
為讓群眾切身感受綠水青山的“含金量”,市林業局還積極調整優化林業結構,延伸林產業鏈條,讓更多從傳統耕作中走出來的農民參與到林產業發展增收中,使生態經濟成為推進精準脫貧的新產業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增長點。期間,該局以發展庭院經濟為突破口,嘗試開展軟棗獼猴桃產業,引導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零星閑置土地種植軟棗獼猴桃,促進增收的同時也達到美化環境的目的。目前,開山屯鎮懷慶村的苗圃基地已完成1.6萬株軟棗苗木的種植,為提供優質苗木打下了堅實基礎。“積極發揮項目帶動作用,探索生態和生計有機融合,走出一條增綠和增收互促雙贏的生態脫貧路子。今年,在老頭溝鎮銅西村、文化村和白金鄉白金村,已向有意愿的134戶村民發放了軟棗苗木1049株。如果管理到位,待3年結果后,預測每株可實現產值500元至1000元。”龍井市林業局的相關負責人稱。 甘肃快三走势图一定牛
生態扶貧就是要強化“綠水青山”,最終把“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結合起來協同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市林業局把生態扶貧作為當前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成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扶貧工作辦公室,積極探索、建立貧困群眾深度參與生態保護脫貧增收機制,進一步提升生態質量,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努力走出一條生態環保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雙贏的有效路徑。
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在各類重大生態工程項目和資金安排上進一步向貧困村傾斜。2019年,該局主動爭取4個省級“綠美示范村屯”項目,共投入160萬元對東盛涌鎮龍山村、太平村、東盛涌村和老頭溝鎮泗水村進行綠化美化;自籌資金完成了11個行政村、4個旅游景區和3處道路兩旁的綠化美化工程,極大地推動了龍井市新農村建設步伐,為廣大村民打造良好生態宜居環境,進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有效提升了村民生活幸福指數。同時,投入資金22萬元建設了22公里的邊境草原防火隔離帶,項目惠及三合鎮鶴棲村、富裕村2個貧困村,能有效地保護草地森林資源,促進生態良性循環和邊境穩定。“在村屯綠化美化項目中,共帶動貧困戶2人,人均增收11836元。在邊境草原防火隔離帶施工過程中,帶動貧困戶2戶4人,人均增收2500元,既讓貧困群眾從生態保護中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又為貧困村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態基礎。”市林業局的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龍井市還在實施征占林地補償、生態管護補償時,優先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林地補償權益。龍井市琵巖山旅游風景區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征占了8名貧困戶的林地,且每人每年平均補償10567元,自2019年起連續10年給予補償,目前已向貧困戶發放第一年的補償資金83271元;加強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落實,2019年已選聘327名生態護林員,為每位貧困戶每年增收9000元,實現了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改善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條件,夯實了貧困戶穩定脫貧基礎。
為讓群眾切身感受綠水青山的“含金量”,市林業局還積極調整優化林業結構,延伸林產業鏈條,讓更多從傳統耕作中走出來的農民參與到林產業發展增收中,使生態經濟成為推進精準脫貧的新產業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增長點。期間,該局以發展庭院經濟為突破口,嘗試開展軟棗獼猴桃產業,引導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零星閑置土地種植軟棗獼猴桃,促進增收的同時也達到美化環境的目的。目前,開山屯鎮懷慶村的苗圃基地已完成1.6萬株軟棗苗木的種植,為提供優質苗木打下了堅實基礎。“積極發揮項目帶動作用,探索生態和生計有機融合,走出一條增綠和增收互促雙贏的生態脫貧路子。今年,在老頭溝鎮銅西村、文化村和白金鄉白金村,已向有意愿的134戶村民發放了軟棗苗木1049株。如果管理到位,待3年結果后,預測每株可實現產值500元至1000元。”龍井市林業局的相關負責人稱。 甘肃快三走势图一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