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三美融合”繪就發展新畫卷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河南商丘的農業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糧食生產大市向糧食經濟強市轉型,“商丘味道”開始飄香全國、飄香世界;
鄉村有了新風貌、農民有了新生活,商丘以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抓手,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了,涌現出“水美鄉村”任莊、“文藝網紅”時莊等一批亮點村落;
從上到下完善機制,商丘打造了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生活的“三美融合”,繪就了農村發展新畫卷,讓農民群眾看到美的景色、得到美的享受、過上美的生活……
近日,在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系列主題第八場新聞發布會上,商丘市委書記王戰營介紹:“近年來,商丘對標對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總方針、總要求,積極探索,穩步推進,鄉村振興實現了良好開局,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豫東大地一步步變為現實。”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延伸糧食產業鏈條
地處黃淮平原腹地的商丘是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糧食,可以說是商丘人的命脈,也是商丘人的自豪。”商丘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慧說,“全市的糧食產量從1949年的15億斤提高到2018年的145億斤,增長了近10倍,不僅解決了全市926萬人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60億斤糧食及制成品。現在,商丘的小麥產量占全國的1/30,是名副其實的‘豫東糧倉’。”
夏邑縣會亭鎮崔樓村的種糧大戶劉領軍流轉了1200畝土地,發展規模種植。今年,他家的小麥畝產1200多斤,因為種的是優良品種,種子公司回收價格1.4元/斤,僅這一季小麥,一畝地就能掙到近600元,加上秋糧收入,每畝收入超過1000元。今年,夏邑縣又采取“以獎代補”形式,獎給劉領軍一臺價值14萬元的植保機,并新建一套糧食烘干設備,這讓劉領軍樂開了花。
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近年來,商丘糧食產量節節攀升,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商丘先后4次榮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稱號,永城、夏邑、虞城、民權、柘城、睢縣等6個縣(市)多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稱號。
糧食多,品質好,商丘還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探索走出了一條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全市大力發展16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以小麥為主線,衍生出包子、水餃、面粉等一批深加工生產線。
位于商丘最東部的永城市則依托優質、豐富的小麥資源和突出的品牌優勢加快轉型升級、技術改造步伐,大力發展面粉食品加工產業。據介紹,占地7.03平方公里的永城食品產業園,目前已經入駐了麥客多食品、臺灣正源食品、華冠面粉、遠征粉業等一批企業,總產值達78.2億元,其中面粉加工企業130多家,所生產的農產品不僅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區,還遠銷俄羅斯、韓國等國外市場。
以擺脫貧困為鄉村振興前提,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商丘市所轄6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王戰營介紹,全市已實現920個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60.1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兩不愁三保障”實現全覆蓋,農村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11.51%下降到2018年的0.93%;同時,堅持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商丘是河南省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的省轄市之一,所轄虞城縣、睢縣、民權縣、寧陵縣、柘城縣、夏邑縣等6個縣全部是貧困縣。今年5月8日,河南省政府正式宣布商丘市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王戰營說:“在脫貧攻堅戰過程中,我們重點打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三場硬仗,最大程度地讓貧困群眾富起來。特別是在產業扶貧方面,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產業、扶貧車間、旅游扶貧等,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王戰營的話在睢陽區郭村鎮得到了印證。近年來,郭村鎮通過鼓勵引導貧困戶以資金入股企業形式發展生豬養殖業,支持建設扶貧車間帶動貧困勞力就業,鼓勵貧困戶申請小額貸款入股企業分紅,建設光伏發電產業帶動農民增收,發展勞務經濟打響“每年輸出1萬人、年底帶回1個億”勞務品牌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了貧困戶每年穩定增收5000元以上。目前,郭村鎮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摘帽,貧困戶全部脫貧。
柘城縣40萬畝辣椒、夏邑縣的食用菌和西瓜、梁園區的草莓、虞城的蘋果,這些經濟作物的規模種植都為脫貧攻堅做出了貢獻。其中,寧陵縣以石橋鎮酥梨園區為核心區,重點建設“一中心三園”,即科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優質酥梨產業園、果品加工物流園、休閑觀光科普園,全力打造商丘農業科技園區,拓展領域、拉長鏈條、優化布局,推進寧陵酥梨及相關特色產業創新發展,帶動了一大批貧困戶脫貧致富。
分類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兩條鄉村小巷改造成了具有明清建筑風格的民俗文化街,村里的民俗文化館、國學大講堂業已建成使用,地方民俗特色已初具雛形……與幾年前那個臟亂差的貧困村比起來,民權縣花園鄉趙洪坡村成為了人們眼中的“新寵”。
從2016年起,趙洪坡村以“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為內涵,按照“一戶一措施、一戶一產業”的原則,把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聚力打造集鄉村生態旅游、民俗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宜居宜游新農村。村莊先后硬化了主街道,整修了小巷,新建了造型花墻和景觀門樓、長廊、文化廣場,村塘美化后村民還起了個新名字——醉湖。
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商丘市持續開展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突破口、以治理農村“臟亂差”和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為重點的“美麗商丘·整潔村鎮”活動,不砍樹、不填塘,在保持村貌基礎上美化鄉村環境。
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均配備了保潔人員,城鄉一體的農村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已經建立,房前屋后、田邊地角、村莊路邊的垃圾得到了清運。同時,結合開展的“廁所革命”,昔日臭氣熏天的旱廁難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水沖式廁所,農村人居環境變得更加干凈了。 甘肃快三走势图一定牛
由糧食生產大市向糧食經濟強市轉型,“商丘味道”開始飄香全國、飄香世界;
鄉村有了新風貌、農民有了新生活,商丘以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抓手,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了,涌現出“水美鄉村”任莊、“文藝網紅”時莊等一批亮點村落;
從上到下完善機制,商丘打造了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生活的“三美融合”,繪就了農村發展新畫卷,讓農民群眾看到美的景色、得到美的享受、過上美的生活……
近日,在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系列主題第八場新聞發布會上,商丘市委書記王戰營介紹:“近年來,商丘對標對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總方針、總要求,積極探索,穩步推進,鄉村振興實現了良好開局,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豫東大地一步步變為現實。”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延伸糧食產業鏈條
地處黃淮平原腹地的商丘是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糧食,可以說是商丘人的命脈,也是商丘人的自豪。”商丘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慧說,“全市的糧食產量從1949年的15億斤提高到2018年的145億斤,增長了近10倍,不僅解決了全市926萬人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60億斤糧食及制成品。現在,商丘的小麥產量占全國的1/30,是名副其實的‘豫東糧倉’。”
夏邑縣會亭鎮崔樓村的種糧大戶劉領軍流轉了1200畝土地,發展規模種植。今年,他家的小麥畝產1200多斤,因為種的是優良品種,種子公司回收價格1.4元/斤,僅這一季小麥,一畝地就能掙到近600元,加上秋糧收入,每畝收入超過1000元。今年,夏邑縣又采取“以獎代補”形式,獎給劉領軍一臺價值14萬元的植保機,并新建一套糧食烘干設備,這讓劉領軍樂開了花。
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近年來,商丘糧食產量節節攀升,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商丘先后4次榮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稱號,永城、夏邑、虞城、民權、柘城、睢縣等6個縣(市)多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稱號。
糧食多,品質好,商丘還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探索走出了一條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全市大力發展16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以小麥為主線,衍生出包子、水餃、面粉等一批深加工生產線。
位于商丘最東部的永城市則依托優質、豐富的小麥資源和突出的品牌優勢加快轉型升級、技術改造步伐,大力發展面粉食品加工產業。據介紹,占地7.03平方公里的永城食品產業園,目前已經入駐了麥客多食品、臺灣正源食品、華冠面粉、遠征粉業等一批企業,總產值達78.2億元,其中面粉加工企業130多家,所生產的農產品不僅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區,還遠銷俄羅斯、韓國等國外市場。
以擺脫貧困為鄉村振興前提,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商丘市所轄6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王戰營介紹,全市已實現920個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60.1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兩不愁三保障”實現全覆蓋,農村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11.51%下降到2018年的0.93%;同時,堅持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商丘是河南省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的省轄市之一,所轄虞城縣、睢縣、民權縣、寧陵縣、柘城縣、夏邑縣等6個縣全部是貧困縣。今年5月8日,河南省政府正式宣布商丘市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王戰營說:“在脫貧攻堅戰過程中,我們重點打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三場硬仗,最大程度地讓貧困群眾富起來。特別是在產業扶貧方面,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產業、扶貧車間、旅游扶貧等,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王戰營的話在睢陽區郭村鎮得到了印證。近年來,郭村鎮通過鼓勵引導貧困戶以資金入股企業形式發展生豬養殖業,支持建設扶貧車間帶動貧困勞力就業,鼓勵貧困戶申請小額貸款入股企業分紅,建設光伏發電產業帶動農民增收,發展勞務經濟打響“每年輸出1萬人、年底帶回1個億”勞務品牌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了貧困戶每年穩定增收5000元以上。目前,郭村鎮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摘帽,貧困戶全部脫貧。
柘城縣40萬畝辣椒、夏邑縣的食用菌和西瓜、梁園區的草莓、虞城的蘋果,這些經濟作物的規模種植都為脫貧攻堅做出了貢獻。其中,寧陵縣以石橋鎮酥梨園區為核心區,重點建設“一中心三園”,即科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優質酥梨產業園、果品加工物流園、休閑觀光科普園,全力打造商丘農業科技園區,拓展領域、拉長鏈條、優化布局,推進寧陵酥梨及相關特色產業創新發展,帶動了一大批貧困戶脫貧致富。
分類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兩條鄉村小巷改造成了具有明清建筑風格的民俗文化街,村里的民俗文化館、國學大講堂業已建成使用,地方民俗特色已初具雛形……與幾年前那個臟亂差的貧困村比起來,民權縣花園鄉趙洪坡村成為了人們眼中的“新寵”。
從2016年起,趙洪坡村以“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為內涵,按照“一戶一措施、一戶一產業”的原則,把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聚力打造集鄉村生態旅游、民俗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宜居宜游新農村。村莊先后硬化了主街道,整修了小巷,新建了造型花墻和景觀門樓、長廊、文化廣場,村塘美化后村民還起了個新名字——醉湖。
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商丘市持續開展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突破口、以治理農村“臟亂差”和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為重點的“美麗商丘·整潔村鎮”活動,不砍樹、不填塘,在保持村貌基礎上美化鄉村環境。
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均配備了保潔人員,城鄉一體的農村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已經建立,房前屋后、田邊地角、村莊路邊的垃圾得到了清運。同時,結合開展的“廁所革命”,昔日臭氣熏天的旱廁難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水沖式廁所,農村人居環境變得更加干凈了。 甘肃快三走势图一定牛